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了成都市科学技术普及申报范围、奖励补助、申请条件、认定程序,详情如下,想要申报或者了解政策内容的欢迎联系小编免费咨询。
10年专业代理免费咨询:15884573250(微信同号)
成都市科学技术普及申报范围
科学技术普及资助主要包括科普基地建设资助、科普活动资助和科普创作资助。
成都市科学技术普及申报条件
一、科普基地建设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成都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具有法人主体资格、具备开展科普活动资源条件、愿意将科普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社区等单位。建设单位注册地和科普基地所在地应在同一区(市)县。
2.有固定的科普展示和活动场所,科普主题鲜明,科普设施及内容丰富,展示手段先进多样,科普体验及互动性强,能够发挥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宣传和科普服务等作用。
3.设有负责科普工作的职能部门,并配备开展科普活动的专(兼)职人员队伍。
4.管理制度健全,将科普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
5.能够保障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所需的经费。
6.面向公众开放,具备一定规模的接待能力,符合相关公共场馆、设施或场所的安全、卫生、消防标准。
7.科普设备设施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要求,有专人维护,保障措施完备。
(二)各类科普基地还应同时具备以下相应条件:
1.场馆类科普基地有固定的科普展示和活动场所,科普设施能够满足向公众开放的需要,包括有科普展示馆、科普画廊、科普演示设备和模型等,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展厅和活动场所面积一般应达到500平方米以上。
2.非场馆类科普基地与科普工作有关的办公场地不少于100平方米,应具有开展科普工作所需要的资质、配套设施,相关科普产品、作品、栏目、版面及其他传播载体等科普资源及线下面向公众科普活动不少于2项。
3.创新屋:应建立在我市社区 群服务中心或青少年活动中心,可用于科普活动的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一次性接待能力不少于30人;需有专业机构组织参与运营、管理及组织策划等;与相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社区科普、创新实践活动。
4.实践站:依托在蓉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校、企业、科研教育基地等建立,具有一定数量的特色及前沿科技创新资源;建立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可提供具有探究特色、重视实践、引导创新思维、个性化研究服务的创新实践场所不低于2个;每年组织指导青少年参加创新实践课题、课程和活动不少于2项。
二、科普活动资助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已获得成都市科普基地命名满一年以上。
2.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主要包括参加科技活动周、科普月、科普日、科普讲解大赛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科普活动或运用多种传播载体,开展科学传播。
3.完成日常科普工作。按要求及时向科普基地管理机构报送科普工作计划、科普活动开展情况、科普资讯、科普工作总结等,积极组织、参加科普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4.稳定投入科普活动经费。将科普经费列入单位年度预算,保证科普活动正常开展。
5.推介与宣传科普活动。利用在街道(社区)、周边道路设置明显引导标识以及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发布对外开放信息及推介科普活动等。
(二)各类科普基地活动还应具备以下相应条件:1.场馆和非场馆类科普基地活动
科技馆、博物馆、动(植)园等具备常年开放条件的科普基地,每年向公众开放的天数不少于250天,接待参观人次不少于10万;采用预约方式接待公众的科普基地,每年向公众开放的天数不少于80天,接待参观团队不少于50个,或人数不少于10000人次。收费的科普基地应对青少年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每年组织开展科普进学校、进企业、进街道(社区)开展讲座、论坛、科普展示体验等互动活动不少于12次;参加科技活动周、科普讲解大赛及科普月、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科普活动不少于6次。非场馆类科普基地每年举办科普活动不少于2场,参与人数在10000人次及以上。
2.“创新屋”活动
每年面向社区公众开放不少于200天,接待人数不低于2000人次。依托“创新屋”科普资源,围绕社区特色,突出创新创业,经常性开展系列科普活动,举办科普参观、动手体验等面向社区公众的科普活动不少于12次。
3.“实践站”活动
每年面向青少年开放不少于80天,具备青少年创新实践培养方案,开展以实验探究、研讨沙龙、个别辅导、远程授课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研究实践课程不低于5次,并取得明显成效。
三、科普创作资助申报条件
(一)作品符合 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 的宣传工作方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围绕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有利于繁荣科普创作、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内容短而精,兼具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艺术性、趣味性。
(二)科普作品符合科普需求,科普剧、科学实验秀已完成剧本创作,项目执行期内,科普舞台剧应线下演出不低于5场。
(三)以科技、科普为主题的科普电影、科普视频、科普图书、科普软件等应具有原创性、科学性、趣味性,准确性且通俗易懂,其中科普图书在项目执行期内应取得国家出版许可(省级以上出版机构),科普视频在项目执行期内线上的推广(累计网络点击量)不低于5万人次。
(四)项目承担单位须承诺将由财政资金支持取得的科普互动展品、各类创新作品等项目成果,按要求参加成都市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三下乡”等在全市范围内举行的重大群众性科普活动并参加成都市、四川省及国家相关比赛。
成都市科学技术普及申报程序
(一)申报单位登录“成都市科技项目申报系统”进行身份注册,完善相关信息后进行申报。
(二)申报单位根据市科技局年度申报指南要求填写相应的申报材料,经所在区(市)县科技主管部门或市级有关部门初审通过后,交市政务服务中心科技局窗口。
(三)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和综合评议。
(四)市科技局召开局务会审定、拟定立项项目并对外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成都市科学技术普及申报奖补
一、科普基地建设资助
对当年新申报并且符合科普基地建设资助条件的单位采取“后补助”的方式给予不超过10万元建设经费资助。资助经费主要用于完善科普活动设施,丰富科普资源,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等,以进一步提升科普基地的能力建设。
二、科普活动资助标准
对已获得成都市科普基地命名满一年以上,当年申报并且符合科普活动资助条件的申报单位采用“后补助”的方式给予不超过20万元科技经费资助。
三、科普创作资助标准
对当年申报并且符合科普创作资助条件的单位采用“后补助”方式给予不超过10万元科技经费资助。
整理到这里就结束了,以上内容就是成都市科学技术普及申报范围、奖励补助、申请条件、认定程序的相关内容。如有相关问题咨询请及时与小编联系。
我们会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提供产业政策匹配与分析,为企业进行1对1专业指导,全方位辅导,助您提升申报通过率【咨询服务热线:15884573250】
专注企业服务
专业人做专业事
多对一定制服务
多领域团队定制服务
成功率高
通过率98%以上
高学历团队
团队成员均为高等学历
版权所有©卧涛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3016955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