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中,发明专利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体现。然而,传统的专利申请流程耗时较长,往往无法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因此,“预审”和“优审”这两种加快审查程序应运而生,它们与普通发明专利流程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申请策略。小编将深入解析三者的定义、相同之处与核心区别,助您选择最合适的专利申请路径。
免费咨询热线:17391873147(微信同号)
一、 核心定义
1.普通发明专利:指的是依据《专利法》规定,遵循标准、常规的申请与审查流程的发明专利申请。其流程主要包括:递交申请、受理、初步审查、公布、实质审查请求、实质审查,直至最终授权或驳回。整个过程未引入任何加速机制,审查周期相对最长,通常需要2-3年或更久。
2.发明专利预审(快速预审):是指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各地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备案后,将其专利申请预先提交至保护中心进行审查。预审审查员会对申请文件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预先审查,确保其符合要求后,再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提交。通过预审的申请可进入“绿色通道”,极大地缩短后续审查周期。
3.发明专利优先审查(优审):是指申请人就符合条件的专利申请,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优先审查请求,经审批同意后,该申请可在后续审查程序中予以优先处理。这是一种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管理、适用于更广泛技术领域的加速审查程序,无需经过地方保护中心的预审环节。
二、 相同之处
尽管路径不同,但三者存在根本上的共同点:
1.法律效力相同:无论通过哪种途径最终获得授权,其专利权的法律效力、保护范围和保护期限是完全相同的,均受《专利法》同等保护。
2.授权标准一致:所有申请都必须满足专利法规定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实质性授权标准,审查员不会因为申请走了加速通道而降低授权门槛。
3.最终目标一致:其最终目的都是为符合条件的发明创造提供专利权保护,助力企业确权与维权。
三、 主要区别
三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申请流程、周期、适用领域等多个维度,是企业选择申请策略时的决策关键。
1. 审查周期:
普通申请:周期最长,通常为2-3年。
预审:周期最短,最快可在预审阶段1-2个月内完成预审结论,授权周期可缩短至6个月以内。
优审:周期介于两者之间,发明专利申请可在优先审查之日起7个月内结案,整体周期大大短于普通申请。
2. 适用领域与主体:
普通申请:无特定技术领域和申请主体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
预审:限制最为严格。首先,申请主体必须是在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备案成功的企事业单位,且通常要求是注册和纳税地在当地。其次,申请技术领域必须严格符合该保护中心所聚焦的产业领域(如新能源、生物医药等)。
优审:限制相对宽松。申请主体不限,但申请技术领域需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或各省级人民政府重点鼓励的产业。
3. 申请前提与流程:
普通申请:按部就班提交即可,无额外前提条件。
预审:必须先完成保护中心的备案;提交前需先向保护中心提出预审请求,通过预审后才能正式向国知局提交申请;预审阶段对申请文件质量要求极高,一旦发现形式或实质性缺陷,可能会要求多次修改甚至不予通过。
优审:无需预先备案,但需要在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之后(收到进入实质审查阶段通知书)才能提交优先审查请求,并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4. 文件要求与修改限制:
普通申请:在审查过程中,申请人有多次机会对申请文件进行主动修改或答复审查意见时修改。
预审:要求极为严格。通过预审后正式提交的申请文件,必须与预审通过的版本完全一致,后续通常不允许主动修改,修改限制非常严格。
优审:允许依法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但需注意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的期限大幅缩短。
总结而言,普通发明专利申请是基础路径,适合所有技术且不急于授权的情况。预审是“高速公路”,速度快但“路口”(准入条件)严格,适合符合地方产业政策、追求极致速度的备案企业。优审是“快速干道”,速度和准入条件介于两者之间,为更广泛的国家重点技术领域提供加速选择。企业应根据自身资质、技术领域和商业需求,做出最明智的战略决策。
专业做项目申报13年,申报经验非常丰富,有很多大企业成功案例!小编可以为您带来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商标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价、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非遗、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绿色工厂、大数据企业、首台套、标准、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奖、规上企业、老字号、新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注册注销、工商办理、股权设计、挂牌上市、软件开发、网站外包定制、百度关键词排名、SEO优化等众多项目辅导规划。
免费咨询热线:17391873147(微信同号)
专注企业服务
专业人做专业事
多对一定制服务
多领域团队定制服务
成功率高
通过率98%以上
高学历团队
团队成员均为高等学历
版权所有©卧涛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13016955号-23